翡翠出现在哪?
现在市面上的翡翠原石基本都是来自缅甸,那你们知道缅甸的翡翠矿在哪里吗? 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抹谷(Mogok),这里出产的翡翠原石都是未经过抛光研磨的毛料,也被称为“摸谷料”、“抹谷料”或"莫谷料"。由于摸谷料透明度较好,且颜色和质地通常都会比较好,所以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相对较昂贵。
另一个出名的产玉地就是帕敢(Pa-Keng)。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玉石原料产地之一,在这里甚至可以找到重达几吨的翡翠原石。不过因为帕敢的原石开采难度相对较大,所以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帕敢原石基本都是小块的原石或者切割的薄片。 除了这两个著名的产区外,市面上大部分的翡翠原石都来自缅北山区的小矿区,这些小矿区分布广、数量多但规模都比较小,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
这些矿区所出的原石质量不一,有极高品质的,但也有许多品质比较差的,所以价格也是千差百异的。
翡翠是中国传统四大名玉之一,过去曾大量产于缅甸,是玉中佳品。 翡翠亦称翡翠玉、缅甸玉,简称翠,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具有玻璃光泽,半透明,非常美丽。因此常被制成首饰或摆设,是制作首饰佳品。
翡翠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具玻璃光泽,半透明,非常美丽,常被制成首饰或摆设。翡翠一词在清代出现于云南腾越地区(今天保市的腾冲县),它原来指绿色鸟类,后引申指翠绿色、鸟的毛色,后来更指具有翠绿色、鸟的毛发般灿烂色彩的硬玉。
玉石文化是中国的特产文化,而上等级的翡翠文化在近百年才形成,发展,直至今日。中国人称誉玉石为有德之石,以其温润,密理,纯净之质,类君子之德,以玉比德,这不仅体现在成语中,而且,更体现在翡翠饰品的文化符号中。
翡翠之名起源于明朝,但在两宋即有翡翠饰品传入中国、明清时期传教士将中国产的翡翠饰品带到了欧洲,当时欧洲人称翡翠饰品为“中国玉”,一直到18世纪中期,才确认翡翠饰品与传统玉石不同的矿物学特征。我国清代翡翠传入并流行至今才有300年历史,在此之前传入的翡翠首饰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