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翡翠先看什么?
先谢邀! 这个问题问的挺广,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在挑选翡翠时首先是注重种水色,然后是做工和尺寸。 种水是翡翠自身品质的基础保障,好的种水才是翡翠价值的根源。种水好的翡翠看上去更有灵气,光泽更夺目,给人清新凉爽的感觉。 颜色也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购时要仔细观察,看看色彩是否均匀鲜活,是单调还是丰富,是飘花还是浓艳等等。
除了种水和颜色外,雕刻工艺和尺寸大小也会影响其价格。如果一块原料的形态、色泽都很好,但由于设计或雕刻不到位,会使这块原料的价值大打折扣。而尺寸也是影响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大小的翡翠,如果重量轻一点或者重一点,价格都会有区别;而且对于不同佩戴者来说,尺寸合适很重要,太大的话难以驾驭,太小的话又显得局促。所以大家在购买时,不仅要关注尺寸,还要量一下是否适合自己。
至于大家常说的瑕疵问题,我觉得只要不是特别大,对翡翠的整体外观影响不大可以不考虑。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种的翡翠,有些翡翠种水好颜色佳却带有明显的瑕疵,这种我要么不推荐,要么就尽力降低它的影响力(用其它设计或是雕工来掩盖),不过这样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整体价值。所以啊,无瑕不成翡翠,有瑕虽美却不是完美哦~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买什么样的翡翠,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因为最终为你付出的只有你自己。
1、看颜色
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其中以红、绿两色为主的称为“福绿寿喜”,最为珍贵。绿色翡翠称为翠或翠玉。红色翡翠有被称为“翡”。颜色不均,色深地方呈绿色的称为“青皮白腹”。色深绿色较匀的称为“金裹银”。紫色翡翠称为“紫翠”,亦称“茄玉”。黄色的翡翠称为“黄杨玉”。“绿花底白的翡翠称为“俏色玉”。翡翠色深浓正而俏者为佳品。颜色浅淡不正,色散、花、枯暗者为次品。绿色不均,或成条、成块愈大愈好,愈细愈小愈差。
2、看种份、水头、地张
所谓种,是包容在翡翠中起支持、连接作用的绿辉石、钠铬辉石等矿物成分的总体质量状况。而种份是评价、划分翡翠内部结构微观颗粒的致密度、结晶完善度等项质量优劣程度的综合性术语。
所谓水,其实是对于“种”这一概念的补充和延伸,指翡翠的通透度,即光的透过程度。翡翠的水头,是其透明度的俗称。透明度是指翡翠透过的光线的强度。通常将透明的翡翠比作“春水”,并用“水头足”、“水头好”来称许翡翠的高透明度。透明度的评价由“通”到“不透明”可分为五个档次:“透明”、“晶莹”、“较晶莹”、“次晶莹”和“不透明”。
所谓地,是在翡翠中,起支持绿翠作用的,由硬绿辉石、钠铬辉石等组成的半透明到不透明的底色。其底色的色相,以白色、灰白色、青白色为最佳。黄色、深灰色、黑色、微绿色为差。其底色色调以浅淡者为佳。
3、看光泽
翡翠的光泽是评价翡翠质量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讲,种老、水好的翡翠,表面的光泽好。光泽是翡翠及其仿制品鉴定与质量评价中,至关重要的依据。
翡翠的光泽有: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腊状光泽、树脂光泽、油脂光泽、丝光光泽及弱光泽。通常,在鉴定时,我们把玻璃光泽、亚玻璃光泽和腊状光泽并称为“翠光”。这是翡翠的专有光泽。翡翠的玻璃光泽和亚玻璃光泽主要与组成翡翠的硬玉、绿辉石、钠铬辉石等矿物的结晶完善度和翡翠的整体结构致密度有关。
4、看工艺
在翡翠雕刻制作中,其目的就是充分展示出翡翠的颜色和质地的美丽,以达到锦上添花、妙夺天工的艺术效果。制作工艺的优劣对翡翠成品价值的影响很大。一件好的制作工艺品,能够将一块翡翠的原来特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凸现在人们面前,反之,不仅不能表现和突出翡翠原料的优质特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翡翠原有的美。制作工艺包括:磨工、抛光工艺和设计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