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有点浑浊?
“混”是形容颜色过渡不自然,“浊”是说透明度差。对翡翠的质地、颜色来说,这两个字都是贬义词。 影响翡翠颜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种水、结构、矿物成分等。其中,结构对颜色影响的重要性仅次于种水。因为结构会影响到颜色的饱和度(鲜亮度)和均匀度。
如果一块缅甸翡翠的原石,从皮壳到肉到种水都非常不错,但倘若结构不够紧密,很容易出现颜色不均的情况,也就是行内所说“水浸”或“水透”的现象,这在低端的挂件或者器皿上是比较常见的。 如果一块原石除了部分结构松散外,其余均佳,那么通过精心的切工设计,同样可以做到颜色均匀过渡,避免“水湿”现象的发生。当然,这样设计和加工成本都会比较高。
影响结构的要素有: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结构、层状结构等等。一般情况下,天然的宝石都是晶体,其内部结构必然存在着缝隙。这些缝隙的大小、排列方式不同,会影响到颜色的饱和度和均匀度。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这个翡翠“杂”或者“脏”。 其实,自然界没有绝对的纯净之物。如:钻石也有内含物,只是肉眼不可见而已;水晶中有冰裂;玛瑙中有杂质等……更何况是玉石呢!
玉无完玉,没有任何一个品种的色彩可以完美的呈现在一块玉石之上。无论是来自同一片矿区的,还是来自于不同矿区的玉石,只要经过切割、打磨、抛光,露出了表面,我们就有了比较的机会,同时也会有色差、斑痕、裂隙等诸多不足之处。
如果是你特别喜欢的,这些问题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如果不是很喜欢,那就需要调整一下心态,毕竟世上是没有完美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