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糯的翡翠好么?
“细糯”这个名词是行内对于翡翠质地中一个细分种水的称呼,通常指的是比冰糯种质地更为细腻,但又不完全达到玻璃种那种透明度等级的翡翠。 行话里把这种质感细腻、透明度较好但没有达到玻璃种程度的翡翠品种称为“糯化种”或“糯底”(也有行呼为“藕底”)。 有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翡翠会告诉翠友,你的这块翡翠属于糯化种,或者糯底。不过有的商家说的糯化种并不是真的糯化种,而是指一种半透明到不透明的糯质结构,也就是带有“肉感”的结构;然而有些商家口里的糯化种却是真的糯化种。因此如果不弄清楚的话就会让新入行的翠友们迷糊。
在翡翠行业中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所以在行内的各种资料及说法并不会统一。比如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编著的《彩色宝石》一书中把翡翠按透明度分成三个亚类,其中一个就是“糯种”,并认为其具有“乳白色调,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特点,可见“糯种”并非单指某一特定的透明度等级,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一种口感,一种带有“肉感”的表现形态。
而我在查阅了国内相关文献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将透明度分为“四个等级”,即:透明(玻璃光泽)、亚透明(树脂光泽)、半透明(油脂光泽)、不透明(蜡状光泽),其中不透明又分“细不透明”“粗不透明”两个亚类。 在我查阅的很多关于翡翠的书籍及文章里都有提到过“细不透明”这个概念,并且它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宝石学基础》一书中就认为“细不透明”是指“矿物颗粒细小,透明度高,光泽强,呈玻璃光泽,但颜色淡”。而台湾《翡翠学习手册》则解释为“结构细致,硬度较大,抛光良好,颜色明亮,但因透明度较高,故色彩看上去不太厚重”。从这两段描述可以看出,不同书本对“细不透明”的定义还是有一些区别,但这种差异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综合上述内容,我认为“细糯”应该是一个行业定义,它指的是一种质地细腻、透明度较好的糯化种,同时它的颜色较浅,可以认为是“淡色糯化种”或者是“浅色系糯化种”。 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细糯的翡翠都会呈现出“白里透绿”的颜色分布情况,比如一些细糯的白翡翠(如冰种白翡翠)就不一定会有明显的绿色色调。所以不能用肉眼是不是能看到绿色的纹理来判定一块翡翠是否为糯米种,这点与“细冰种”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