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种翡翠易造假吗?
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觉得是营销手段,但是后来想想,或许真有新手会入坑。 所以还是写一下,避免有人误入歧途。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种”的翡翠,都是含有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矿物组成。也就是说,无论是玻璃种的翡翠,还是糯种的翡翠,或者豆种的翡翠,它们都是由这一种基本的矿物的组合而形成的。(除非有其他的附加杂质) 而其中影响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在商业上被归类为色、种、水、工四方面。
其中颜色的成分比较复杂,暂且不说。 这里主要谈一谈种的问题——关于糯种的问题。 我们通常说一种玉石的“种”如何如何的时候,其实指的就是它的结构细致度(也就是结晶颗粒的大小)和透明度两个方面。而糯种的翡翠,其实就是指这种玉石的结构看上去很细,像糯米一样,透明度也是半透明状。 而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假糯种翠,主要都是经过人工处理的B货或C货。这类假糯种翠往往都具备相似的自然现象,那就是荧光反应和变色反应。 先说荧光反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天然翡翠表面会有暗绿色的荧光发出;而经过处理的假糯种翠,也会有类似的荧光发出。 如果没有专门的仪器,想靠肉眼辨识是否有过处理,那可以根据荧光的强弱来判定。当然,这个需要多留意,有时候也会因光线不足等原因,出现误差。 其次就是变色反应了,这是辨别真假糯种翠的一个关键。由于天然的糯种翠,其结构是半透明的,所以在日光下或是白光下,都会呈现微微发黄的颜色;而如果遇上有颜色分布的情况,比如纹裂等,则会导致颜色变浅。
而经过处理的假糯种翠,由于结构是不透明的,所以它在日光下或在白光下,都会保持灰绿色,或者是黑色。而且不会因为外力作用而导致颜色变浅。 这两种自然现象,都是随着外界环境和时间而变化的,属于可逆性变化。只要注意观察,是可以发现其中的异样的。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通过观察辨别真假很有必要,但是判断价格水平,却是不合适的方法。因为无论是天然的好翡翠,还是人工处理的假翡,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所在。
甘竞优质答主市面上很多B货、B+C货翡翠以次充好、鱼目混珠,让很多爱翠者上当受骗。在所有真翡翠中,糯冰种翡翠属于种质中低档之列,一般所受关注度不大,而实际上,市场上很多B货、B+C货翡翠以糯冰种翡翠为原材料进行造假。因此,我们更应该需要了解糯冰种翡翠的优、缺点并掌握真假鉴别方法,以防上当受骗。
糯冰种翡翠的优、缺点:
糯冰种翡翠是属于水较浑的冰种翡翠。从字面含义理解,“糯”给人的感觉是“粉粉的”,不透明,“冰”给人的感觉是“透而凉”。将两种矛盾的字汇放在一起,自然显示了一个结合体——外层“糯”,内里“冰”。“糯冰”是近几年才有的新说法,一些“老翠友”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呢!其实,“糯冰”,是处于 “糯米”和“冰种”之间的品种。而其实“糯冰种翡翠”是“冰种翡翠”里面的一个品种,是冰种与糯种的过渡性品种,相对于玻璃种、冰种翡翠来说,糯冰种翡翠的种质属于中低档之列。
糯冰种翡翠优点:
在所有冰种翡翠中,糯冰种翡翠一般呈现为粉红色调,其颜色柔和、淡雅、纯正、明亮,给人以安静、舒适之感,又符合东方女性温柔似水的性格,因此,很受女性朋友的喜爱。糯冰种翡翠适合制作手镯、吊坠等饰品。
糯冰种翡翠缺点:
在所有冰种翡翠中,糯冰种翡翠在透明度上较低,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质地也较为粗大,表面的“起胶”现象不及玻璃种、冰种翡翠明显。
市场上常见的假冒糯冰种翡翠主要有B货翡翠、B+C货翡翠。B货翡翠是利用酸性溶液对低档、劣质翡翠进行强浸蚀,然后经注胶处理而成的仿翡翠,B+C货翡翠是在B货翡翠的基础上进行染色的人工翡翠。B货、B+C货翡翠多用玻璃或劣质翡翠作为原材料,其一般呈现为冰种甚至玻璃种的高透明度外观,其结构致密,无冰裂纹、棉絮状、石纹等瑕疵,因此,此类仿翡翠与实际糯冰种翡翠“外糯内冰”、质地粗大、有瑕疵的特征相矛盾。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根据上述糯冰种翡翠的优、缺点特征去辨真伪,便能有效识别这些假冒伪劣仿翡翠饰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