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区别是什么?
其实辨别真假很容易,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观察颜色。真玉颜色柔和,有润泽感;而假玉的颜色过于艳丽刺眼,有些甚至是淡绿色或黄色,并且色调分布不自然。 2、用手掂量。真玉器手感轻盈,放在手上感觉是“轻轻的”;而仿冒品则显得较为厚重。 3、用灯照。将玉器对着灯光或太阳进行照射,如果能看到绿色的纹理,那就是真假玉器的分水岭——真玉器在强光下不见结构(除了翡翠有翠性以外),而假的玉器在强光照射下,可见内部有白色棉絮状物或颗粒状结构。 4、用刀刻划。如果上面几种方法都无法鉴别玉的真伪时,可用刀在其表面刻划来进一步判断,一般来说,真的玉器不易留下刻痕,假玉器则会有明显的刀削痕迹。
5、用化学药物鉴定。如果实在不敢确认,可以用荧光剂或者酸碱溶液等化学药剂浸泡,如果是假的玉器,通常都会产生变色或者沉淀现象,而真的玉器则会丝毫不动。不过这种方法会对玉器造成一定的腐蚀损伤,因此不建议使用。 当然,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找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鉴定。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对翡翠进行命名时,总会把颜色或质量等级放在“翡翠”二字前面,如红翡翠、蓝翡翠、玻璃种翡翠、冰种翡翠、芙蓉种翡翠等。
其中红翡翠、蓝翡翠是以颜色来命名的;玻璃种翡翠、冰种翡翠、芙蓉种翡翠是以质量等级(具体地说是以透明度)来命名的。那么这种命名法又是如何来的呢?这还得从翡翠的组成矿物说起。
组成翡翠的矿物,常见的有辉石类的硬玉、绿辉石、钠长石类的钠铬辉石、角闪石类的紫苏园柱石、黝帘石化斜长石以及一些少量的角闪石,石榴石,辉铜矿,白铁矿等。
其中硬玉是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一般可占5%以上。人们在评价翡翠质量时所指的“种老、水头足”,实际上是指硬玉含量高的翡翠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透明度、高光性能。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透明度(水头)越高、硬玉含量也越高,翡翠质量越好。
按照翡翠的“水头”、颜色以及其它质量特征,人们总结出如下质量等级类型。玻璃种翡翠、冰种翡翠、芙蓉种翡翠、蛋清种翡翠、紫罗兰翡翠、油青种翡翠、黄杨玉翡翠、马牙玉翡翠、干青种翡翠、旱洒、水洒等,人们统称这些质量上乘、色彩艳丽,有俏色或半透明、透明的翡翠为翡翠。
质量差一些的不透明、质地粗糙的翡翠,在评价质量时加上“水”字表示质量差,如水干青、水白、水晶黄等。而这些不透明的翡翠,人们称其为“faker jade”(中文意思是类玉、仿玉),也就是人们说的“B货”、“C货”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