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透视原理?
先放结论,我的结论可能有点出人意料且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符,中国画的透视是“散点透视”不是“焦点透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中国画中是不存在的!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在街上看到远处熟人时,我们往往不会立即跑上去打招呼,而是由远及近的慢慢走过来,这个过程就是“散点透视”的过程——“近大远小”只是“焦点透视”的法则而已。
1. 中国画不是“焦点透视”画 很多人第一眼见到中国画都会下意识的说“好象有透视啊”;而西方油画则大多会称赞“好象打了一拳似的(近大远小)很有立体感”。这就是因为中西方绘画在透视上所遵循的法则不一样导致的——
西方绘画(包括油画、素描等)遵循的是“焦点透视”。所谓“焦点透视”,简而言之就是“近大远小”。这似乎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所以一看见这种画法就赞许有加。 但中国绘画遵循的是“散点透视”。所谓“散点透视”,其实就是没有透视……或者说,是无数种透视中的一个,而不是特指“近大远小”这样一种透视。我们可以把视野中的所有景物都看作是一块块的小画面,这些画面的间距是可以任意调节的(也就是可以随意移动画面中的位置和尺寸),只要不违反“远近法”(即“近大远小”)的原则,如何安排这些视者的“视角”以及他们之间的“间距”是没有限制的——这也是“笔墨”能够自由运用的根源所在。
2. “散点透视”与“远近法”并不矛盾 其实,如果我们对一个画面进行裁剪并重新组合的话,那么无论是否违背了“远近法”,我们都可以还原成真实的景象。只不过,使用“近大远小”的方法进行绘制的时候,需要画家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完成:一是画面必须留有“远深”感(否则无法运用“近大远小”的法则),二是要有一个确定的“聚焦点”……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以上所言并非信口雌黄,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加以验证,或加作者微信号(wlsd9598)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