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保护文物?
2017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到“文物资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 并指出要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重要政策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在具体工作中,文物部门通过制定法规、规章,对涉及文物保护的工程建设、考古发掘、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等实施指导和约束,同时也通过制定各种标准和规范,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要求。 例如,为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文物局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评估准则》,对申报项目的选址、环境因素、自然地质条件等进行评估,以评价该项目是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原真性;并出台《世界文化遗产地环境监测与报告编制规范(试行)》,明确了监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的编写要求等,以保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各地文物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将文物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文物建筑的安全防护、消防、给排水、供电等基本设施建设,为文物安全、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还不断健全文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文物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文物安全。 当然,做好文物工作必须依靠人民。为此,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文物普法宣传,如北京推出文物普法系列微剧,上海举办“文物博览会”,重庆举行“文物法实施十周年”宣传活动,江苏举办“法治文物行”活动等,提高了全社会法律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文物法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