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从什么时期开始?
据考古发现,距今8000年~9000年的兴隆洼文化已经出现了作为礼器的玉璧。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出土了大量的琮、璧、璋等玉器,可见当时玉器在祭祀等礼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的玉器呈现了礼器的功能,并且出现了作为佩饰的玉璧和玉环。
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到前256年),玉器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时期的玉器主要分为礼器和佩饰两大类。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玉石成为王朝统治者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和氏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壁加以雕琢并作为传国玉玺,以昭示其王朝地位。汉代沿用秦制,汉高祖刘邦得于和氏壁而大悦,从而奠定汉代“尚紫”的色彩观念;同时,汉代还建立了天子、诸侯王、郡守等不同的玉德规范以区别等级。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璧、玉琮等玉器被用于丧葬。由于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民间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这一阶段的玉器制造较多地受到了西域风格的影响。
隋唐五代十国之时,玉器制作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的玉器除了具有礼器及配饰的功能外,还被赋予了辟邪、佑吉等信仰色彩。唐太宗李世民曾命人制作一块“甘露洗”用以涤除龙袍上的尘埃。 宋代开始,玉器的制作、雕刻题材等受到了儒学思想的影响,更凸显出了等级观和孝道。南宋的《云林石谱》中也较为详细地记载了玉材的产地以及开采过程。
元代以后,受佛教复兴影响,玉器中的佛事用品制作盛行一时。明代的玉器制作继承前代,注重工艺与材质的完美结合。清代的玉器在延续了明制的基础上,在造型上更加追求繁复之美,并在暗纹雕刻上取得了极高的造诣。 近代以来,尤其是“文革”期间,玉器加工因为被认为有“封建主义”的余毒而被禁止,因此留存的精品较少。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高档玉器逐渐回归百姓生活,并被赋予更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