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画是什么画?
中国的美术起步是非常早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著名的半坡遗址出土的很多陶器上都带有简单的绘画,如鱼、鸟、花、人等,都体现出原始的艺术特征。 这些图画是用来装饰还是记载某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后我们会看到类似图案的文化延续性。比如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5000年)中出现的彩陶盆上就有类似“文王伐崇”这样的故事绘。
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前256年),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祭祀、礼乐等场合使用的青铜礼器上开始大量出现图形文字。其中具有艺术特色的图形主要是动物形,如狮、虎、象、鹿等等,也有抽象化的纹样,这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写意”意识。同时期的漆器表面也出现勾绘出线条的画法来描绘兽皮纹理,这也是中国早期书画中的“线描”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社会变动剧烈,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此时绘画的风格也开始走向多元,在丝绸之路上,西域的绘画技法和其他文化慢慢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本土的审美情趣。此时,纸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材料被发明并广泛使用,同时也为绘画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西汉丝绸之路的繁荣再次推动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西方的绘画技法和颜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地区,汉代的绘画风格开始出现明显的“写实”倾向。与此同时,民间美术作品如帛画、画像砖等也开始出现。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绘画出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受其影响,人物画开始注重“传神”的表现,画家“文人”的地位也开始得到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时期的绘画,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