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30的钱什么样?
首先,1930年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其次,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是银元(含外国币)、铜元及布帛等,纸面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的。 题主所提的“钱”,实际上就是今日之“货币”一词。只是我国古贤没有把金属货币以外的通货称之为“钱”。如汉刘昭注《广雅·释器》曰:“钱币也。”“今谓钱为货,非也。”晋灼注《周礼·天官·内宰》“掌货贿之数”曰:“郑司农云:‘货者,货币也。’晋大夫赵鞅以为,‘货’者,‘货财’之‘货’,所以献财帛。”
也就是说,作为古代的理财大臣,管财政的叫“大府”或“少府”,而管“货币”的叫“大司矿”和“小司矿”——尽管它们也负责管理其他矿产。可见在汉代乃至整个古代,人们是把作为“货币”的“钱”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财物”严格区分开的——这正如近代西方把黄金(gold)和白银(silver)称为贵重金属,而不把铅(lead)、锌(zinc)等也称为“金属”(metal)一样。
直到近代,国家发行的纸币(paper money)出现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以后,人们才用“钱”来指称一切代用货币。于是就有了“花钱”、“挣(珍)钱”、“有钱(义)花(没)处使”等等表述了。 ——用今天的概念和术语来套算古人确实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