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之前会出现粮票?
我爹我妈结婚的时候,老家还没通自来水和电,村里自己打井供水,用电灯照明;我小时候家里买了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后来我考上大学,家里的彩电换成了29寸的康佳;再后来家里买了空调冰箱电脑等等家用电器;最后家里有了手机,从摩托罗拉、诺基亚到现在的智能机。
我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所有的东西都是计划供给,按劳分配,包括粮食。生产资料的供应更是严格控制,农村以工分计算,城市居民凭本消费,一切都是定量的。
为了体现公平,当时还出现了肉票、鸡蛋票、食盐票等,而粮票则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需要拿着粮票去买粮。 一方面,要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通货膨胀,保证物资供应。这显然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事实上在改革开发后,我们依然在使用粮票,只是使用的地方越来越少。直到90年代后期,我才彻底失去了它。现在想来,那可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