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中国艺术品?
1,艺术史上很多流派都是在某国兴盛之后又传到他国的。比如古典主义在法国兴起——浪漫主义在英法盛行,印象派在法国诞生并发展成重要的艺术流派,现代艺术在20世纪初欧洲开始流行……当然也有不是这样的,比如抽象表现主义最初是在美国兴起并在二战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所以如果单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中国当时处在近代落后挨打的困境中,急需找到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并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事物,因而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品领域;再加上20世纪以来中国饱受战乱之苦,而西方则在科技和文艺上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学艺浪潮便浩浩汤汤地席卷了中国大地(当然我们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是有着历史的根源的,这里不讨论)。
2,关于当代艺术的话题似乎又带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不过我想在这里稍微展开一点,因为我最近正好看了中央四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这节目,于是对这个问题的感触就更加深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物”这个概念其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出现的,而在以前文物的概念可以说是非常模糊的,只要是有历史价值的任何物件都可以称之为文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文物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挤压,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载体来寄托我们的文化自信。(注意这里的用词是「需要找一个载体来寄托我们的文化自信」而不是像之前封建王朝那样「需要一个载体来宣扬我们的文化自信」)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美术创作和考古研究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新时期的到来,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加之中华文明悠久深邃的历史渊源,使得我们越来越有信心从容的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从「需要找个载体」到「拥有无数载体」,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啊!!),因而《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古代名画重印出版再版发行,备受瞩目。另外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