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宋什么乐?
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人,祖籍山东临沂。 王羲之第五子王玄之之子王徽之字伯远,官至秘书监、廷尉卿,人称“王右军”。《晋书.王徽之传》记载: “(徽之)善草书,师于张芝,而笔法过之。每草书,不拘古法,恣意而出,自称得古笔。有‘匆匆不草’四字。” 东晋时期,上层社会流行清谈,许多人都不重视写字——其实这个风气也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大家慢慢变得不重视书写了。
所以像王徽之这样的贵族子弟要写出一手好字就显得更难能可贵。当然,王徽之的字写得不错。 他的儿子王操之字百达,继承家学,也写得一笔好字。 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价说: “(王)徽之书如凤翥龙蟠,神采焕发。 ” 王操之的儿子王敬之为北魏宰相;另一儿子王珣字元琳,南朝时做尚书令,与王僧虔和王涣之合称“三王”。他写的楷书被称为“永字八法”。
到了南朝末年,王家书法的盛名仍然很响。 王氏子孙被皇帝赐姓侯,因此又名“侯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朝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他写了一手好字,而且还发明了一种称为“出锋笔管”的画笔。 陈叔宝的弟弟陈叔达,也是大书法家。据说他与大哥陈叔宝商量好了,各以各人的特长写诗,把诗写在纸上交卷。
陈叔宝的诗写得非常好,而陈叔达则用了十分漂亮的行书字体,两人齐名,并称“二陈”。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为了拉拢南方士族,将陈叔宝的孙子陈政召到隋京从事史职,并让儿子杨广拜他为师学习书法。
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认为李唐天下是由他父亲李渊所开创,为了彰显父功,于是命人画了十二位开国元勋像于长安昭陵墓室里,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有几位都是前朝王公大臣之后,比如王珪、段志玄。还有这位吴王李恪之弟李李泰,他的母亲是一代贤后阳翟窦氏。
李泰少好学,擅长写文章,尤其工于隶书。不过后来因为争夺太子之位,事败后被贬为均州刺史。他在均州期间写了一本叫作《李密传论》的书,里面有很多草书。 李泰有个堂兄弟叫李恽,也是书法家,他受祖父李昺影响,善小楷,而且精通隶、行、草多种书体。 至于他爷爷李渊,虽然号称是汉高祖汉武帝刘秀之后——这也是所有帝王都喜欢把自己祖先往上挪的时代特色——其实是西汉宗室齐王刘肥的后裔。
到了唐朝中期以后,王家后代王守澄、王承训父子开始发迹。王守澄靠宦官势力做了五年凤翔节度使,而他儿子王承训则娶了唐宪宗的女儿永顺公主,成了驸马都尉,一时风光无两。 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王家后裔王延晖任后蜀国翰林学士,其兄王延琛在梁、晋、汉之际,连续三朝为相,权倾一时。 王延晖擅长篆书,而王延琛则精于隶、草二体。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后来北宋灭掉后蜀,王延晖的后人被贬黜流放。而王延琛的后人则在宋朝显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