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的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薛皓楠薛皓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先说一下我的结论,在明代以前,整个宣城地区书法人才辈出,特别是泾县,号称“才子之乡”,但是到了明代以后,却出现人才凋零的局面。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些人才和原因。 这方面我主要参考了《泾川志》和当地人口述史料(采访于80、90年代)。

据载,秦汉时,泾县城里有许由、巢父等善书之人;东汉时,泾县著名士人董奉,“少好学,善诗书”“能言春秋大义,著书列传”;吴主孙休时,有士人羊欣,“善隶书,世称‘天下第一’;南朝刘宋时,有王弘之,“工草隶,每为文,不拘形式,自成潇洒之体”;隋代,有许善心,“博闻强记,善属文,尤工草书”;唐代,有柳公权外祖穆公直,“少好学,工篆隶”,还有李阳冰,“少好学,工正草”;宋朝时有范仲淹,“少勤学,书工八分”明帝朱允炆曾赐给方孝孺“永乐大典”,令其校刊,而方孝孺则“工书,得晋人笔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人都只是擅长某一方面,并非全能的书法家。但到了明代,尽管人才辈出,却再没有像他们那样在诗文和书画上全才式的人物了。

原因嘛,我觉得有两个,一是元代以来文人的地位不断下降,从元代开始的科举考试,越来越苛细,文人必须花很多时间钻研应试科目,无暇他顾;二是明代中后期,社会危机四伏,文人多忧谗畏讥,不敢或不愿表现自己过于“雅好”的一面——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都是越缺什么就越显什么,例如现在大家都很富有了,所以反而有人去故意穿布鞋、骑破自行车,以显示自己的“清贫”和“脱俗”。相反,如果是一个物质不充足的时代,人们是不会刻意去买破烂来炫耀自己的清贫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