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值多少人民币?
2014年,一枚“乾隆通宝”硬币在北京拍卖会上以6875元的高价成交; 2019年,同一枚钱币再次登堂入室,被一位山西藏友收入囊中,成交价达3.1万! 这枚小小的铜钱为何能拍出如此高价?它真的有这么值钱吗? 让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认识一下这件“珍”品——乾隆通宝: 清高宗弘历在建功立业之前曾用名“永琏”,因其两字笔划较多,而“琏”又与“延”相通,为了便于书写和识别,常将“永琏”写成“乾隆”。
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三年),这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也导致当时国库空虚,百姓负担加重。为了弥补财政亏空,乾隆帝大开铸币之门,加之当时白银外流严重,为此大量铸造了“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划分共有以下五类: 其中“宝台”是指台湾府所铸的铜币,“宝苏”是江苏省苏州府铸造的钱币,“宝广”则是广东省铸造的货币。 而我们今天讲的乾隆通宝,背面的字体为满文“宝泉”,是清政府设立于北京的一家重要铸币工厂——“大清宝泉局”铸造的。
根据文献记载,这家铸币厂始建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每年铸造量高达数百万枚,由于当时铜材丰富,市场货币流通量大,故而这些新铸的乾隆通宝价格并不高。 但到了嘉庆年间,情况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古今度量衡》记载,清廷规定的每枚元宝重量为一两,但实际上各地方政府和军队控制的铸币工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所铸成的“乾隆通宝”质量参差不齐。到了嘉道时期,这种偷工减料的现象更为严重,市场上充斥着许多“准制”钱,即不足制之币。
随着铜矿资源的枯竭和货币需求的增长,乾隆后期的“乾隆通宝”价格水涨船高,不少版别的钱币深受收藏家追捧。 不过这些“乾隆通宝”大多数已进入了民间收藏领域,官方史料中鲜有记载,因此它们究竟值多少钱,除了要看版本还要结合质地来看。例如同样是 “乾隆通宝”,如果背面有星月纹,一般都要比没有星月的价值要高一些。如果是雕母或者母钱的话,价格更是不菲。 目前市场上“乾隆通宝”的价格跨度比较大,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具体价位取决于很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