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币不叫毛币?
因为,第一个,我们国家没有发行过纸币叫“毛”的。 第二,我们国家的官方货币单位是“元”而不是“毛”。 第三,在旧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各个地方的军阀是各自发钞的(比如张作霖发钞、孙殿英发钞),这些钞票在当时都是不值一提的,当时人们不怎么认可这些钞票,只有当地老百姓认同,出了省就不认了。所以那时候有「洋人不认票」的说法,说的就是外国人不承认你那不值钱的纸钱。
第四,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统一发行法币,并且和关金券、外汇券一起发行,这时候才出现了「毛」这个称谓,不过那时候的「毛」是指一元钱(银圆)等于多少关金券或外汇券,不是指的钱币单位。 到了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权继续发行货币,而且和民国时期相比,发行量相当大,但是市场物价水平却保持了稳定。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就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外汇,于是我国开始大量出口创汇,同时用外汇再进口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这样一直持续了十几年。这期间,由于美元贬值,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为了继续保持价格稳定性,就必须增加印钞量,这样,就导致了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零年之间,人民币的发行量剧增,因此产生了新的一批「毛」,也就是“毛票”的意思。这里注意一点:虽然这段时间人民币的发行量很大,但我国的经济也发展了不少,这一批「毛票」并不像前面那一堆「毛」那样不受人待见。 再后来,从一九七二年开始,我国又发行了一种新的纸币,叫做“人民币”,它和当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的纸币长得一样,只不过把“中国人民银行”给去掉了;而第五套人民币里的十元和五十元面值,就是借鉴的这个设计。
至此,从民国以来的所有纸币上的「中华民国国币】字样全部被取消,而“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识则全部出现在了新版纸币上。那些沾着革命色彩的旧称,如“毛票”“红票”“抗币”“边币”“法币”等,都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