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类是第几代人民币?
1948年,国民政府在战败国废墟上成立,定都南京。当时财政困难,急需发行货币。于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19日,财政部印行了面值为一、五、十元的“人民币”,作为法币的延续,以“元”为单位。但此时的上海等大城市仍流传着“关金券”“伪钞”或“汪钞”等说法,以示与日军和汪伪政权发行的纸币相区别。 后来,国民党军队继续溃败,华北、东北全境相继沦陷,国统区迅速萎缩。为了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币,1948年12月,国统区的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的钞票改为“人民”币(简称“毛钞”),规定300万元货币值换1美元。同时,用金圆券兑换人民的旧钞。
1949年后,大陆的政权易手,中国人民银行于北平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取代了国统区的货币体系。1949年至1950年间流通着三种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印发)、第二套人民币(1950年起更换主辅币图案)以及台湾当局伪造的第三套人民币。随后又陆续发行了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直至今天。 第一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上,受到了苏联的影响,借鉴了苏联的纸币风格;在印制工艺上,采用了欧美国家的技术。但由于当时的印刷技术比较落后,所以第一套人民币上的错体票数相当可观。比如该套人民币中的6种面额中,1元纸币就有7个版本,而5元人民币则更有11个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纸币由于印制数量多寡不一,现存世者自然也不会相同。收集全一套第一套人民币可谓不易。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印钞技术和工具已经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价相对稳定,因此第二套人民币的改版次数较少。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商品产量和品种都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也大幅增长,这为日后通货膨胀的爆发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