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第一版什么样?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印制了面值分币的样币,作为“边币”,准备作为法币的替代品。 由于当时技术所限,印刷工艺和纸张都比较粗糙。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京后,开始酝酿发行人民银行的钞票。5月,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纸币发行筹备委员会。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新旧混合发行的办法,用新钞兑换旧钞,逐步收回法币、关金券。为此,于1949年7月开始印制第一种套人民币。
1949年发行的第一批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分别为:100元(农工)、100元(工人)、50元、50元(火车头)、20元(纺织厂)、20元(火车站)、10元(矿山)、10元(铁路)、5元、5元(轮船)、2元(工厂)、2元(农村)、1元;其中,100元和50元的2种主辅币,各发600万元,5元的5种辅币,各发1000万元,其余8种5元以下的辅币,各发100万元。 由于当年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了较多失误,如误将“国”字写成“国平”,将“人”字写成“人民”等。为了更正这些错误并增加防伪标识,增加了水印图案,更换了票面颜色,重新组织了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