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用的什么人民币?
我是80后,对那时候的人民币还是有很深的记忆的。 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通邮,更不可能有ATM机(银行自动柜员机),所以收发信件和汇款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了。每当我想给远方的朋友寄钱或寄东西,都会去那家离我们村最近的有营业网点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在已经改制为农商银行了)。
记得那时候最流行的是5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为那时候的东西很便宜,一块钱能买好多东西。像现在这样,100块钱一餐饭的地方都不算多。所以5块、10块的钱币经常用得掉,用不掉就攒起来。当然也会买5分、1毛的邮票,但是那种贴满整本票的信已经很少了,大多是挂号信或者快递。
有一天我照常去那家信用社办事,发现外面排了好长的队,就问工作人员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说有人搞诈骗,每人被骗几百块钱。我大吃一惊!要知道那个时候几百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啊,我攒了一个暑假的零花钱才200块;而一个大人一个月的薪水也就几十块而已。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人冒充政府的工作人员,骗老百姓说国家有政策,可以补贴百姓用电费用,然后骗走了很多人。
到了90年代,我还是一个学生,开始使用100元面额的人民币。我记得当时100元现金还是很值钱的,在学校旁边的小吃街请同学吃一顿火锅,大概300块钱就够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生活水平继续提升,100元现金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已经不再值钱了。记得大学的时候,同学聚会或参加活动,只要提起“没钱吃饭了”,随便找个理由(比如手机没了电)就能从食堂打菜的大妈手里拿到一个馒头。
等到我们大学毕业工作,进入了社会,才发现钱的重要性。那时互联网金融还没普及,身边朋友手头紧,都是找银行贷款;而我们这种工薪族,银行给的额度一般也不高。有一次我一个亲戚急着用钱,跟我说他是做房地产的,需要缴纳保证金,但是银行里流动资金不够,想在我这里借2万块钱,过两天就还。我当时刚毕业,没什么钱,身上只有4千多,都给他了。结果第二天他竟然带了一箱子钞票给我,说是还我的钱,我一数大概有5万块。他说银行扣了他部分保证金,让他拿钱去疏通关系,把该赚的钱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