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年份的硬币有价值?
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和流通人民币(不包括第四套人民币中的80版2角),而1953年、1976年的5分、1979年的2分、1980年的1分、1981年的1/2分以及1992年到2000年发行的各版2角纸币都有升值。 其中1953年的5分硬币被称为“牡丹”5分,是第二套人民币中唯一未采用金属铸造工艺的硬币,该币由上海造币厂于1954年制造,有二个版本,一种是铝锡合金材质,另一种是不锈钢材质,前者较为多见,目前价值在1500元左右;而后者的收藏价格则在3000元/枚左右。 而1979年和1980年的2分硬币被称为“长城”2分,因背面印有“长城图案”而得名。这两枚2分的升值空间最大,一枚可以达到数百元。 而1955年至1957年间,北京造币厂试铸了多种面额的样币,其中有10枚1分,2枚5分,2枚1角,2枚2角,这14枚样币的设计风格与第二套人民币完全一致。不过这些样币并未投入市场流通,而是被作为珍贵的史料保存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最早的钱币之中就有硬币,不过那时的硬币并不称为“币”,而是“大钱”或“铜板”。最早的“大钱”源于宋朝,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始铸,此后历代皆有铸造。
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时,因国库空虚,为补饷银不足,开始以“大铜钱”补充军饷,这种小钱直径大约2.4厘米,重约3克多,制作相当精致。清沿明制,也发行过“大铜钱”,不过样式与明代大铜钱有所不同。如今这些“大钱”已经是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不过要说最有升值潜力的“老钱”还得数银元,尤其是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和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币,升值相当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