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雕有收藏价值吗?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碳市场开启,全球碳价显著上涨。4月1日起,欧洲碳排放配额(EUA)期货一度涨破70欧元/吨,创历史新高;日本排放量核证减排(J-Cert)期货也达到9000日元/吨的历史峰值。 近日,国内碳价也在持续走高。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5月1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238.03万吨,成交额达1.22亿元,分别较上个交易日上升67%、32%。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四个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71亿吨,累计成交额高达8.3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地启动了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上报工作,涉及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多个行业。这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未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将如何发展?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显示,通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经济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全国碳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温室气体排放实行统一下达目标和考核,实施总量和强度两个维度管理,并通过建立统一的交易机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流通和市场调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目前,除发电行业以外,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碳排放量都大于发电行业。从长远来看,电力行业是全国碳市场的突破口。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准备工作的通知》指出,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行业为发电行业,年排放量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的发电厂应列入重点排放单位范围。
根据这一标准,预计首批进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行业碳排放主体超过8000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情况都将纳入监管范畴,并面临碳排放权交易的风险。 在已经实施的碳排放强制配额制度和正在进行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背景下,用能企业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等方式降低碳排放水平,是获得碳排放许可的必要条件。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低碳发展的政策保障。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高效清洁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资源总量有限和全面节约。
今年1月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文件,就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进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