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袖箭价值高吗?
古代袖箭,从武器的角度来看,属于暗器的一种;而从服饰来看,属于配饰一类。从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和影视剧来看,古人是穿衬衫的——所谓“衫”就是衬衫,而袖箭就插在袖子里。这种服装今天叫做“上衣下裳制”(裙子其实是套头上穿的),是汉服中最为常见的形制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了,不过那时候还叫“深衣”。
汉代画像石里有许多穿着“深衣”的人物画,这也可以作为实物证据。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还是常穿“深衣”,只不过这时候的袖子要宽一些。
唐朝时开始流行小袖襦裙,但是男人仍然是以穿“深衣”为主。比如著名的唐诗《寒夜》里面描写的“深夜忽梦故园归,左手挟琴右手持”指的就是这位身着深衣的诗人自己在抚琴。
宋朝时有了“窄袖小帽”装,这时才开始有所谓的“唐装的”印象,其实这是以讹传讹。宋元以后,“袄子”逐渐取代了“深衣”,不过,袖里藏剑的方式却保留下来。 明代大儒方孝孺写过一篇《逊志斋集·衣镜》,详细描述了明朝人的穿衣习惯:“中襟左衽,盖本夷俗,不知何朝入中国,而历代因之,其制后渐宽博,至明朝乃复为紧身,谓之紧袖。”这里说的“紧袖”其实就是袖口窄小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要在袖口上做文章,方孝孺说:“人手足臂腕之际,惟此最可置物。”意思是说,人在走路运动时,胳膊肘和手腕以下容易暴露,可以在此施暗手。 清初诗人吴梅村有一首吟诵自己明末清初落魄生活的诗,其中有句“瘦影不随金缕减,相思只傍绣窗流”,这“瘦影”应该就是袖里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