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挂钟有收藏价值吗?
题主说的应该是“机械挂钟”,不是“机械时钟”(Clock) ,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钟表的钟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手表”;后者是指的“钟”,古代指报告时刻的钟楼上的大钟。 现在所说的“手表”,在明代就已经有了。
1563年,欧洲制表业出现了一个新发明——弹簧,从此钟表走时更精准。1580年左右,荷兰制成了弹簧发条。这种技术很快传到英国,然后传入中国。不过刚开始引入的时候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因此价格不菲,只有富庶人家才能拥有。
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一批专门制作精确计时器的商家,他们制作的钟表的准确度可以达到1~2秒每天的误差。这些公司后来发展成著名的“伦敦四大钟表制造集团”——Favre-Leuca,Bakewell & Co.,John Arnold,Thomas Earnshaw。 他们的产品以精密、耐用著称,甚至获得皇家认证,成为当时英国皇室和贵族的首选。
不过,这些精工细作的手工钟表到了中国人手里,却出现了另一种气象……因为,我们不仅把它当作计时工具,更把它当作炫耀身份的象征:你有钱没地方花?来啊,买个大钟回去摆着!于是,各种材质的大钟,就在中华大地盛行起来。
除了木质的,还有铜质的、铁质的、石质的……当然还有常见的镀金、珐琅等表壳表面处理工艺。
至于里面机芯部分,则采用各种能想到的技术,因为那时候还没发明“专利”这玩意儿呢,所以大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走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用的。
这就决定了民国时期的“机械挂钟”,一定会带有明显的中国工艺特征:造型和西方的钟表不同,一般都比较厚背,并且往往被装饰得华丽而精致。 这使得它们和现代腕表的区别很明显,但和民国的其他器物一样,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