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锡器收藏价值高吗?

贝洁彦贝洁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应该对历史上的锡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由于铅、锡等金属的熔点很低,大约只有300摄氏度左右;而青铜(C12-C50元素组成的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083℃左右。所以,在古代没有炉子的情况下,人们无法冶炼这些低熔点的金属。

在商代,人们是采用块炼铸造成型的工艺来制作青铜器的。也就是把矿石锻打成薄片,然后浇铸成器物。在这个过程中,金属中的杂质元素会残留下来,形成“夹杂物”或“气孔”,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而锡的熔点比铅还要低,如果掺入过多的话,就会使合金变得脆硬,无法使用。作为四大贵金属之一,它在古代是被禁用的。 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坩埚冶炼法,解决了低熔点金属冶炼的难题。锡的使用开始广泛起来,从商代的11种(金、银、铜、铁、锡、铅、锌、钨、锰、钴和镍)降低到6种。并且出现了锡青铜和锡磷青铜等合金。

战国中期以后,随着炉子冶炼技术的出现,锡的使用更加普遍。因为炉子可以保证温度的稳定和提高,避免了坩埚冶炼法温度难以控制的缺陷。同时,也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战国晚期至汉代,是中国青铜时代向钢铁时代过渡的时期。此时铁器虽然大量出现,但工艺还不发达,因此青铜器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军事用器,如三足青铜甑式灶,就是用来煮开水做沸水锅,用于铸造火炮。

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能够冶炼含锡量在90%以上的纯锡。不过,当时的锡主要来自于海生贝壳类的沉积,所以颜色偏白。加工后表面会有光泽,但是容易氧化,时间久就会发黑。 汉代之后,锡的使用开始逐渐减少。到了明代,由于白银的输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银价下跌,锡价上升,一度出现“以锡易银”的状况。再加上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逐渐沦为“银本位制”国家。锡这种本来是中国独有的贵金属,也开始由海外输入。特别是云南个旧锡矿的开发,使得西欧各国都可以得到锡,进而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于是,我国的锡工业逐渐衰落下去。

现代的锡工业,基本上还是以西方为主导。我国则是以回收再生利用为主,仅有少数几个大型的矿厂,如江西的德兴铜矿,广西的河池铜矿等等。 从明清以来的文献来看,广东英德、清远一带曾是重要的产锡区;江南则少量出产,多用于冶炼业。近代广东英德等地仍有锡矿开采,并设有专门的冶炼厂。不过,现在国内已经基本不再开采锡矿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锡”并不是今天我们说的锡。它指的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元素:锡、铅和铋。其中锡和铅经常搭配在一起使用,故有“锡铅”之称,被称为“锡铅合金”。 而我们今天讲的锡,即元素周期表中的锡,旧称“锡石”,是一种白色带金属光泽的固体。它是由矿物锡石经过采掘、选矿而得。 至于你手上的那个盘子,如果是真品且价值不菲啊!好好保管,别磕了碰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