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紫砂摆件有没有收藏价值?
题主的问题比较宽泛,可能涉及几个方面
一、“老紫砂”的概念 二、紫砂陶器的制作工艺 三、紫砂器形的演变与发展 四、紫砂器的装饰手法 五、紫砂器的用料 六、是否有收藏价值 依次道来,尽量简洁,不废话
1.关于老紫砂 老紫砂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时间概念,大致的说法是清雍正朝开始有了真正的紫砂泥料,在此之前的紫砂器都为老紫砂;也有说法认为明代正德年间开始有优质的紫砂泥料,因此明正德年间的紫砂器才是老紫砂。上述观点均有道理,也各有局限。 本人更赞同的后一种观点,即以使用的材料来划分老新紫砂,把使用优质紫砂泥料的器物定义为老紫砂。 为什么这样定义呢? 这是因为:
①从历史文献来看,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和清代唐英的《茶谱》中都有记载,说明从明末清初开始,紫砂器已经开始作为饮茶所用的器具进入中国士大夫的生活之中;
【附文】《茶经》中提到“紫者上,绿者下”,这里所说的紫色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紫砂色。其实,在今天的紫砂壶中,除了紫砂泥外还会掺入一种含铁量比较高的矿石,这种矿石会让壶的颜色更深一些,形成黑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紫砂”。 黑砂的出现是在明代还是清代,至今无定论,但不管是明代还是清代,这种用黑砂石制作的紫砂壶都是老的。
②以使用材料来定义老紫砂,可以更好地延续业界划分新老紫砂的标准,便于交易和收藏;如果以制作时代来界定新老紫砂则有失去标准之嫌,因为制作时代并不是判断一件器物是否老紫砂的唯一依据——例如有些清代的紫砂壶是采用明末流散到境外的紫砂泥为原料制成的,这些紫砂壶显然不能以“新”论。同样,以使用材料来界分新老紫砂也不会出现完全一致的标准,这也使界分变得复杂起来,不过,考虑到现今的紫砂行业及市场整体状况,这样的界分方法似乎更适合。
2.紫砂陶器的制作工艺 紫砂器是用一种表面带有纹理且富含矿物质的铁质陶土(简称紫砂)经过手工加工制成。 做紫砂器先要采料(挖泥)-晒料(自然晾干)-碎土(粉碎)-淘洗(去除杂质)-陈腐(让泥料充分熟化)-练泥(反复揉压)-成型的十多道制作工序,才能制作出可供使用的成品。 虽然从明代开始就有“紫砂”一词出现在典籍之中,然而当时的紫砂指的是一种陶器,与现在的紫砂并非一类物品。
要制作出优质的紫砂陶器,关键是要掌握好炼制工艺,包括对炼泥工序的控制和对烧制温度的把控等。 控制炼泥工序主要在于掌握陈腐的时间和练泥的次数。一般来说,陈腐时间越长,烧结后陶器的透气性就越好;练泥次数越多,成品的密度越大,所拥有的透气性就越差。
控制烧制温度则取决于陶器的造型以及坯体厚度,一般来说,造型越简单的陶器越难掌握烧制温度,比如壶。因为它要求壶身有足够的厚度来支撑自身的重量,又需要在高温状态下足够软韧以便于造型设计。还有淋水冷却的方法来控制温度,这个方法多用于壶的表面处理,由于壶的外表需要经过打磨抛光以达到光滑平整的效果,因此在成型后的高温烧制过程中需要通水冷却,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出现变形或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