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市面上有几种银元?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宽泛,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了解来简单的谈谈。 民国的银元主要是指北洋政府、南京政府铸造的银元。这两个政府的银本位制度确立是在民国二年(1913年)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银本位制,建立中央银行体系。同时期开始铸造“袁大头”(袁世凯像背嘉禾币)。
之后由于袁大头铸造量极大,且品质优良,成为市场上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其面额为壹圆,含银量89%,重量26.5g。后来因为外国银币的流入和国内白银外流等因素的影响,袁大头的含银量逐步降低,到三十年代中期,已经降至80%左右。
除了袁大头之外,南京政府还陆续发行过其他版本的银元;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孙小头’(孙中山像背青天白日)和‘船洋’(孙中山像背三帆船),其中孙小头也有不同版本,不过整体上的发行量都比袁大头要少很多。
以上三种银元是市场上最多见的,另外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曾发行过一种‘银元券’,这种银元券以白银为原料,正面铸有孙中山肖像,背面刻有“一元宝等于现在价格人民币一元”的字样,面额有五元、十元两种。但是此券铸造数量不多,而且当时战乱不已,所以流传至今的十分难得,是银元收藏中的“黑马”。 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很多小的军阀、割据势力会自行发行一些银元;这些银元的版别极其多,非常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