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哪些笺纸?

柴文选柴文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笺纸的整理,是近年来纸文书研究的一个热点。黄瑞章曾对清代158种书画的用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清代书画家使用笺纸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使用频率看,最多的是澄心堂纸,大约出现142种。”[①]吴越在《竹间课草——文房五宝、纸笔耕读》中说:“在众多的纸中,清代许多文人画家很重视澄心堂宣纸。”[②]可见,澄心堂纸是清代文人墨客的最爱。

一、澄心堂纸

《宣和书谱》中提到,李庭珪在歙州造出的澄心堂纸“极细而润,以为缣素之佳者”,李肇《香炷记》也载:澄心堂纸“予得之,以为妙墨。置盆中。壅以酒碾,昼夜不绝。及渍之以泥,岁久而研研肤肤,持用尤佳”。[③]此纸与维扬之紫绡、台州之瀑布、蜀中之麻纸被称为“吴越珍品”。顾仲言“纸中善用澄心堂者为佳。此纸出徽宗皇帝御书以赐李后主,李后主弃舍池中,遂归江南。今澄心堂纸滑润细腻,为世所珍”[④]。明人方以智在《宛委余笔》中云:“今纸有澄心堂最古,世重之。”

澄心堂纸是安徽省宣城市古宣州区的著名特产,现仍可找到清代所遗下的纸作坊,且宣纸现在还保持其原有的特色,质地仍然很优;绵软柔嫩,纹理细腻,洁白平滑,韧性强,搓折无损,色泽耐久,不受虫蛀,是优秀的书画用纸。

二、云鬟记

云鬟记为清代李庆遐所作,记述自己亲往广东新会摘燕窝的经历。文章历叙采燕窝的艰苦,最后作者得意地说:“此记作于赤坎寓楼,灯下倚阑,感而成篇。大茄先生雅属,庆遐顿首。”[⑤]此记是研究清代经济生活与采摘燕窝的珍贵史料。现藏上海博物馆。

清李庆遐《云鬟记》,行书,纸本,装裱成册页。内容:“余自南旋,过粤垣,憩鹭江,登鱼珠嘴,浮小瀛洲。至新会县谒府君寿筵,同知侯月坡、刘鹤田诸君皆在。是夕,卧僧舍,闻隔院唧唧如语。扪枕寤,起视夜阑,漏下五鼓,急披衣起,盥漱毕,潜过月坡同知斋,屏息入,则二鼓童相携熟睡。方共茗,闻老鹳唧唧,觉异之,遂辞出寺。比归船,天激汉,短檠孤灯背暗壁,酒酣笑呼渔父,剪烛话故。三更定,睡不足,起视日出于林,舟人击枻,若浪涌,即共话作此记。”

李庆遐,字大茄,江苏上元县人。清朝文学家。毕业于国子监,曾任广东新宁县丞。其文“尤邃于鸟语,每诵鸟声,辄乱真兮。《云鬟记》、《木叶庵笔记》并传于世。”[⑥]《云鬟记》是一篇有情节的游记小品。写采摘燕窝的艰苦和侥幸获得成功时的狂喜,描写生动,情节真切,读来有极强的针对性。

三、和韵诗

有和韵诗一绝。诗题:“江乡八月蟹无肥,红肉珍油置齿颊。忆着故乡三味触,小孤山上晚猿哀。”此诗所咏的是安徽婺源著名特产——绿茶。婺源是千古名茶“屯绿”的故乡,所产绿茶色泽葱绿,透明润秀,香气芬芳,又兼形美厚重,尤为世人珍重。

[①]黄瑞章《清代书画家笺纸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②]吴越《竹间课草——文房五宝、纸笔耕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50页。[③]参见《宣和画谱·卷二·丹崖录》。[④]顾仲《焙茶余录》。[⑤]《清代书画家笺纸研究》,第104页。[⑥]《上元县志》卷三十一,《人物·李庆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