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袁大头有铜质的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将目光放在了银元身上,作为我国钱币领域的重要成员,其自身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所认可,很多收藏者都在收藏的过程中发现,早在上世纪前半期,我国还曾流通过一种名为“袁大头”的银元,它也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货币“杠把子”。
袁大头的主图案分为三类,其一为国讳袁头等;其二为面值币值,其文字为“壹圆”、“贰圆”、“伍圆”等;其三为汉字“袁大头”,或者“十八年造”等。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版本,那就是“袁大头”四个大字中间,带着一个勾圈。至于背面,则是“壹圆”、“贰圆”、“伍圆”、“拾圆”等汉字,中间则是标准的稻穗组成的嘉禾图。在材质上,袁大头除少量金质者外,绝大多数均为银色。但是袁大头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铜质版本,它的出现让很多朋友为之咋舌。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民国三年袁大头会有铜质的?难道不是银质的吗?其实,早在建国前,上海造币厂就曾生产过一些铜质的袁大头,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上银元流通不足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些铜质的袁大头也确实流通了一段时间,但是,好景不长,这些铜质的袁大头很快就停铸了。
然而,历史总是非常惊人的相似,1979年,上海造币厂又生产了一批铜质袁大头,这些袁大头是和银质的袁大头一起包装出售的,据业内人士称,当时的铜质袁大头其实是测试品,是作为对银质袁大头批量化生产的前奏的,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人意。由于当时铜价远低于银价,这批铜袁大头很快就倒到海外,损失很多。
根据近年来孙仲林先生对铜质“袁大头”的调查研究并写成的《浅谈铜袁大头》一文认为,铜质“袁大头”的质地为黄铜,其成份为:铜88%,铅1%,锌1%。至于重量,应为24克左右,而不应将“重约26克”视为铜袁大头正常重量。“约”者,含糊其辞也。至于正面“袁大头”鼻端所带“点”与“无点”者,是否系自然形成,抑或人工打了“点”,现暂无有效证据。但据本人多年对钱币的关注及研究,认为凡所见铜袁大头,毫无点者,当皆为人工打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