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创新是什么?
在清代初期,在统治者有意的限制下,瓷器生产呈现出没落的状态。雍正时期,瓷器生产逐渐走向正轨。从雍正后期,在官窑中出现了大量创新的作品,这些创新在乾隆时期达到了极致。
在乾隆之前,雍正年间的官窑瓷器造型简朴古雅,釉色润泽,纹饰简洁清新。“雍正官式”影响深远,乾隆官窑瓷器在继承“雍正官式”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乾隆初期,瓷器造型上继承了康熙时期的“藏神秀气”之风,还受到雍正时期“恬淡幽雅”之气的艺术风格影响,所生产的瓷器造型简朴古雅。后来由于乾隆皇帝的喜好,追求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瓷器造型逐渐趋于繁琐,造型奇巧,如竹节瓶、转颈瓶、三多纹挂瓶、灯笼蒜头瓶、棒槌瓶、扇子、花觚和兽面活环耳尊等。这一时期官窑瓷器釉色纯正,晶莹润泽,色调柔和,特别是仿钧釉和仿哥釉、酱釉、油灰釉,能体现出这些色釉釉面的艺术效果。乾隆时期瓷器纹饰丰富多彩,纹饰的构图与康熙时期相接近,而画风则明显不同于康熙年代。康熙时期纹饰图案多取材于民间日常生活,人物、花鸟画亦以写意法为主,画工简练、疏朗,风格活泼、自然、流畅。乾隆官窑瓷器纹饰中多采用民间题材及吉祥图案,山水、花鸟、人物画工细腻,构图、画风受院画的影响,图案纹饰繁缛、华丽,布局对称、规整,画风繁缛,与当时宫廷画院的工笔画法相近,风格繁缛、华丽。乾隆官窑瓷器仿古之风亦盛,如仿周、汉青铜器式样。
乾隆时期,瓷器装饰中,描金、描金银与轧道装饰技术发展较快。仿哥釉及粉青、淡绿等色泽的釉瓷,其釉面装饰有暗划花纹或金彩花纹相配合装饰的;描金、描金与金彩相结合;轧道或轧道加描金装饰,轧道工艺技术高超,有的使色釉与轧道纹饰配合得当,其装饰技巧有新的突破。仿哥釉与粉青、淡绿色的釉瓷,以及单色釉瓷器,亦有用暗划花与金彩花纹配制的。纹饰多作缠枝花卉,亦有心形、圆形、菱形、扇形、花篮形等样式。粉彩花卉、花鸟、山水图装饰的瓷器,有碗、盘、水盂、罐、圆盘、花盆、鼻烟壶、瓶等物。
纹饰除常见的人物、山水画外,还有吉祥图案与各种动物图案,如龙凤呈祥、松鹿、鹿鹤、松鼠葡萄、蝠(福)桃、寿星、八仙、蝙蝠、双鱼、双鱼莲(连)生、玉堂富贵(牡丹、海棠两枝)、玉兰花(吉庆)、松竹梅岁寒三友、三阳开泰、福禄寿喜、蟠螭、狮子、狗、虎、象、马、豹、麒麟、孔雀、凤、鸳鸯、鹤、鹭、鱼、龙、蝙蝠等。纹饰中常见有团(全)、“寿”等字,寓意“全“寿”字。各种书法与吉祥文字图案,如福、禄、寿、喜、征冠、鹿、蝙蝠字、吉字、寿字、喜字、暗八仙的书法字形图案。
粉彩瓷器的纹饰,有的作开光、开光牡丹、开光花卉山水、开光山水、人物或山水人物等纹饰。粉彩瓶的肩部,常见作象鼻形耳的如意形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