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搭民烧的原因?

迟子良迟子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国力渐衰,官府财政困难,特别是景德镇御厂,由于管理不善,工匠逃散,致使窑厂生产能力减退,不能满足宫廷需用,于是官府采取一种“官搭民烧”,即利用民窑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宫廷烧造瓷器进行弥补。

这样既能满足宫廷的需要,又能减轻官窑的负担,而且又能利用民窑业技术全面的优势,节省人力和费用,这是清代官窑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良策。

所谓“官搭民烧”,指的.是官窑向民窑交“搭烧费”,派“坐坯”(监督制瓷质量)、“坐烧”(监督烧窑)人员到民窑去烧制宫廷需用的瓷器。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仅乾隆时期派往民窑烧制瓷器的“坐坯”、“坐烧”人员就达2500余人次。

清宫档案记载的官搭民烧的景德镇民窑场很多,有吴许家窑、程家窑、镇窑、彭家窑、大南门内张胡家窑、赵公口张家窑、沈家窑、新厂朱家窑、吕公窑、里千家窑,甚至在安徽省婺源县官搭民烧的徽州民窑“黄家窑”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