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书法家是褚遂良一路的?
这个问题问的有水平,我最近正好研究了一下这个褚遂良“一路”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什么是褚遂良的“一路”,所谓褚遂良的“一路”,是指褚遂良晚年的行书作品,比如《阴符经》、《小字麻姑山仙坛记》等,这些作品的笔画比较圆润,结体相对紧凑,整体气息和唐人写得行书非常接近(唐代虽然以楷书闻名于世,但唐人的行书法度也是很严谨的)。所以后人学褚遂良总是从他的行书入手,学习过程中也总是强调向褚遂良的“一路”靠拢。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就是褚遂良的“一路”作品虽然是向唐人行书靠拢,但在用笔上仍然是魏晋书法的痕迹较重。尤其是《阴符经》,我们只要对比一下《道源精微帖》就能很清楚的发现,《阴符经》的笔画要比《道源精微贴》更细一些,而且斜曲的角度更大,这种用笔特点显然更多源于魏晋书法中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以我们说褚遂良“一路”的作品其实是在唐人和魏晋法度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而这个点是建立在褚遂良个人的审美倾向上的。
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学习褚遂良要由他的行书入手呢?这是因为晋唐时期的书法作品真迹基本上都是以行书或草书为主,而楷书除了少量碑刻如《玄秘塔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等,基本上也是行书笔法。所以如果学书法最终目的是为了临摹古帖的话,那当然是先学褚遂良的行书作品了。
至于您提到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人,他们跟褚遂良的时代接近,而且都是学王羲之的,但他们几个人在魏晋法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颜筋柳骨”、“欧体”。他们的书法虽然也有行书作品(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柳公权的《蒙诏帖》,欧体的《张猛龙碑》),但这些行书的笔法已经和褚遂良的“一路”有了较大的区别,所以这些人的行书一般不作为初学者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