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有用莲居士印的吗?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法名为原济,别号石涛的出家人喜爱画荷,曾说:“墨花并是血凝成,墨染莲花色最新,但看砚池深几许,可知天地活无垠,墨比青山山尽白,花和红日日俱新,画中留得拈花手,直到空空色相身。”
他还说:“作画无好歹,只要人意会。意所到者,笔亦到也。笔不到者,意亦到也。观者相之,会者意心知之。”他的荷花画笔意俱到,神形兼备。他曾作一幅墨荷卷轴,图中荷叶以淋漓水墨点抹,再以阔笔直写叶脉,墨荷用笔勾勒简括,圈出花瓣。莲杆瘦硬,荷花丰腴,叶肥梗壮,生机盎然。图左石涛自题七绝五首,笔墨与图一致。诗曰:“新莲未撤旧莲安,红藕将醒绿藕寒,墨落冷光飞上下,画时留得镜中看。”诗中洋溢着对荷莲的挚爱。他在自绘的《荷花幅引卷》和一九七六年杭州《西泠印社》社员荷花笔会上的画荷诗中都表达了他对荷花的偏爱。
与石涛同时代的朱耷,别号八大山人也喜绘荷。他的荷花,纯用水墨,荷梗瘦如指骨,荷叶大若团扇,荷花清丽高雅,笔下的水禽,或藏或露、或仰或顾、或隐或现,意趣盎然。朱耷还刻有“雪个”、“驴”、“驴”、“心”、“驴心”、“驴屋”、“有鱼”、“驴氏”等十余方闲章。画荷诗有“荷叶池中映日华,枝枝戢戢着红花。幽禽亦解其中意,飞落莲心看藕芽”,“雨声一阵嫩荷翻,晓起斜阳欲照盆。更有清池好风月,满丛鸟雀闹黄昏”等。
郑燮、李方膺等扬州八怪诸家都喜画荷。郑燮画的《兰石图》、《竹石图》等画中都有荷花出现。他有七绝云:“画菊容易画莲难,画莲今见子能贤。出泥本恨身污浊,带叶偏欣品贵端。露冷月凄颜色减,神清骨峭世情删。千林落叶秋将晚,老笔临风语亦闲。”李方膺的《莲花图轴》,画中“亭亭翠盖覆银塘,菡萏香中着艳装。为爱微波承落日,红妆相映自生光”。他画荷诗还有“西风萧飒秋塘冷,满目清波映出莲”、“晚凉出水泛轻舟,半入清波半出头”,“一柄红莲出水深,月光如昼发清音”等。吴俊臣喜画《金莲图》,他的诗写道:“万叶千葩出水香,清池一曲带斜阳。幽禽亦有怀人句,飞入新荷照影双。”
清乾隆间花鸟画家“扬州二瞻”之一的边寿民,喜欢作大幅《白莲图》。他的《墨荷图册》共十二开,有“水亭风日午,白盖拥红妆。荷叶无藏处,新莲点点香”之句。他还喜画“月色池塘”,有“凉风摇弱苇,明月照红蕖”等咏莲诗。乾隆、嘉庆时人李复堂、奚冈、吴让之、杨季玉、董寿平、王学浩等都有咏莲之篇或《荷花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