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两银锭是多少克的?
清承明制银锭分库平、漕平、海关等,各省所产银锭有锭,饼、笏板状,每块重五两者,亦有五十两者和十两居多,有文字和无文字等不同形式。文字为标明银锭所有地名、银炉名、成色、重量和工匠名字。清时全国一两合595.8克。各省的平不统一,如江苏省库平一两368克,漕平一两574克,库平库平一两567.5克。湖北省库平一两500克,关平一两550克。清朝银锭以湖北省制品最为著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产银大国,以银矿开采、银两铸造以及销熔运用为一体的商业循环,使中国古代成为少有的使用金属货币历史最为长久与普及的文明古国。从先秦时期起银器就有,但在秦汉至南北时期,银器主要是作为货币的属性存在,人们称银为“上币”,并不当作饰品或器皿来消费,因此从史料看来,秦汉晋南北朝留下的银器都少之又少,有大量出土和遗留下的银器要到隋唐五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