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是清代什么时期的币?
山鬼是清代雍正时期铸行的专供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使用的一种地方性流通货币,因为其光背而无内廓外廓,看上去类似饼状,所以被后人称为饼子钱。山鬼,铸造地主要在云南省,铸造年份在1730--1737年之间,其背面均有一定的文字记号,文字多为竖写,分二三行。面文“康熙通宝”四字,为楷书,直读,背文纪重,有伍钱、拾钱,也有铸成满文记重或记地文的。
山鬼钱具有两大明显的特点:一是其背面有类似纹银上使用的戳记文字,文字的内容主要为各种计量单位,也有为纪重或记地的。从其计量单位的文字以及文字的书写格式可知,它应当源于汉族地区(藏文和满文例外)。二是山鬼钱与当时其他地区普遍流通的制钱相比,钱文更为精美隽永。
山鬼钱虽光背无廓而类似于饼银,但其钱文精巧绝伦,铸造技术精湛,当无疑问。其背文戳记文字大小悬殊,文字大小悬殊,间距疏密不等。在某些方面接近于饼银,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山鬼钱的形制是银钱混合型的产物,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品种,是清代金属货币改革中的试铸品,它对研究清代中期云南地区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清代货币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