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玛瑙是哪一年?
玛瑙是“琼”玉中的一大品种,由二氧化硅沉积生成,是玉器制造业的主要原料之一,“石之美者,玉也”,玛瑙是中国玉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玉材。
清代玛瑙工艺的发展与前朝相比,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其发展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皇室内庭、宫廷用玉以及民间玉器制造业对玛瑙玉材的需求量大增,同时玛瑙本身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再加上其硬度较低,加工相对容易,易于出活,因此促使其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清代的玛瑙不仅产自本土,同时也引入了外域,主要产地有新疆、内蒙古和云南一带以及南亚和西亚等地。清代的玛瑙矿料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田和内蒙古阿拉善旗地区,其中和田出产的“玉山玛瑙”,呈浅粉红色,其红白二色相间交融,色彩美丽,温润如玉,晶莹如脂,所制作的器物往往玲珑剔透,独具风韵,成为清代宫廷的“贡品”。
清代玛瑙器的制作方式主要包括了雕琢和铸造二大类,主要的制作手法以剔地阳纹浮雕和透雕为主,并且出现了镂空玛瑙器皿,其透雕空洞深而且小,工艺难度极高;此外还出现了在玛瑙上镌刻诗文和在玛瑙器内壁阴刻图案等工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