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瓷器吗?

莘紫博莘紫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已出现原始青瓷,1974年在广州黄埔陂头岭山岗上发掘的一处秦汉时期的遗址中,就发现有青瓷片。岭南地区烧制的早期原始青瓷的产地在今广东省潮州笔架山上,始烧于西汉后期,东汉前期已有相当规模,到东汉晚期趋于衰落,是岭南地区目前唯一发现的秦汉时期烧制原始青瓷的场所。其产品质量较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熟的早期青瓷相比,无论是在烧制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北方的磁州窑,南方的越窑、刑窑、洪州窑等驰名全国。岭南地区虽然也有与北方越窑青瓷同时生产的西村窑(西村窑烧制青釉器,胎质粗糙、釉色多黄褐或青黄,西村窑应属南方青瓷体系。),但总的来说,这一历史时期,在今天的广东地区陶瓷业并不发达,未能生产质量过关的瓷器,岭南民间尚无自产的瓷器,所用的瓷器主要来自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偶尔也有海外输入的。广州西汉南越王墓曾出土过一件波斯陶壶。

宋朝开始广府地区的制瓷业步入盛世。北宋时期广东的陶瓷业进入重要发展阶段,当时著名的有潮州笔架山窑、曲江大坑口窑、封开杏花湾窑等,西村窑也改烧青白瓷。笔架山窑北宋时期已能烧制较为成熟的青绿釉瓷和酱褐色釉瓷,青绿釉瓷的釉色与福建的建窑青瓷颇为接近,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改观。大坑口窑是当时广州的三大窑场之一,规模较大、产品精良,能烧制黑瓷、青白瓷。

元代,广府地区陶瓷业的发展仍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著名的窑场有佛山石湾窑、潮州笔架山窑、曲江大坑口窑和封开杏花湾窑等,此时西村窑已趋于衰落。石湾窑是在原桂山窑场等老窑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靠近广州,交通便利,加上本地又出产优质瓷泥,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发展十分迅速,到明代已成为广东最大的窑场,产品行销海内外。石湾窑早期以烧黑釉瓷为主,此外还有青瓷、青白瓷及酱釉印花瓶等。

明代是广府地区陶瓷业的鼎盛时期,制瓷手工业相当发达,著名的大窑场有广州附近的西村窑、黄埔窑、大埔西河窑、潮州笔架山窑、曲江大坑口窑、佛山石湾窑等。明代广东陶瓷业不仅产品总量上去了,种类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石湾窑在制作高温釉瓷器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产品不仅远销欧洲,还作为贡品送到皇室享用,因此石湾窑的器物大多为粗质粗件。除石湾窑之外,广州西村的“广彩”瓷也驰名中外,它与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的“官瓷同时蜚声海内外。

清代是广府地区陶瓷业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广州十三行垄断了对欧美和东南亚的出口贸易,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广州附近的陶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生产大量专门外销的瓷。清代的西村窑、黄埔窑、佛山镇窑以及大浦西河窑、潮州笔架山窑、曲江大坑口窑等著名窑场都烧制外销瓷。据不完全统计,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府地区陶瓷工场竟有五六百个,每年生产出口的外销瓷有五六百万件之多。

然而,随着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瓷器成为外销的品种之一,并开始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构成冲击,尤其是1840年以后,广州十三行贸易机制的崩溃和洋货源源不断的输入,使广府地区传统的陶瓷业走向衰落,大量窑场纷纷倒闭,但为后来现代洋务企业的创办,尤其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技术人才,如民窑工匠黄炳便进入内迁的香港启德新官窑场,他的儿子黄松坚又随他父亲进入该场,祖孙三代都在官窑场做瓷艺。此外还有冯兆荣、黄兆传、林康、岑汝兰等著名民窑工匠和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