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有哪些单色釉?
钧红釉 红釉是明、清两代备受重视的一种颜色釉,它的出现是从铜红釉的烧制开始的。到明初,又出现了鲜红釉、祭红釉。鲜红釉在红釉中色彩最艳,通体无斑,祭红釉是一种色深而带黑的红釉。清康熙年间先后成功地烧制了郎窑红、高温宝石红、豇豆红等色调不同的红釉。郎窑红也称宝石红,颜色很像珊瑚,所以又有“珊瑚红”之称。豇豆红是清康熙时所独创的颜色釉,娇艳无比,色如胭脂的叫“美人醉”,色如孩儿面的叫“孩儿脸”。
霁红釉 红釉中的一种。霁红是康熙时发展出来的,色泽比祭红稍微浅一点,釉也比较均匀,玻璃质更好一些,通体没有黑斑。霁红中有的通体有纹片,有的无纹片。明红和霁红釉面都有细小的皱纹,玻璃质感强,色泽艳而带暗,色调有深有浅。深的通体像初凝的牛血一样鲜红,所以叫“牛血红”。
绿釉 清代绿釉主要以釉中所加的铜、铁等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烧制而成。绿釉中康熙的玻璃绿最好,色调清朗、明亮,玻璃质感强,清代的铜绿则不如康熙时的绿釉好。
天蓝釉 天蓝色是仿象牙色的一种色调,呈色淡雅、匀净,像晴朗湛蓝的天空一样,所以称为天蓝釉。天蓝釉是在烧制粉彩瓷器时所产生的伴生釉,是用粉彩的蓝彩料吹在釉面上烧成的。在所有的颜色釉中,天蓝色的烧制技术最简捷,但色调却掌握的十分准确。天蓝釉在康熙时期已烧制成功,但传世品极为少见。到雍正时期,天蓝色的色调已很完美,烧制技术也达到鼎盛,成为颜色釉中的新贵。
仿官釉 仿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是清宫廷最重视的一项仿古活动。仿制品中以仿官釉为最好。仿官釉是清雍正时期仿烧的一种颜色釉瓷器,其釉面的特点是在均匀的浅灰色釉上布满贯穿着釉层的冰裂状大开片,是仿宋官窑的结晶。宋官釉是黑胎上的大开片,釉面有粉青、灰青色,官窑瓷器传世品一向不多,所以清廷不惜工本仿制。御窑厂烧造仿官釉瓷器时,使用的是白瓷胎和白釉,开片很难贯通,只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与宋代五大名窑相比,仍是难分伯仲。仿官釉的烧制在清乾隆以后开始衰落,开片已呈细小碎纹,色釉也变成黄褐色。
仿汝釉 比仿官釉出现得晚。官、民窑对宋代瓷器的仿制主要以仿官窑为主,仿汝、哥、定、钧的很少。仿汝釉是清雍正时期成功烧制的一种颜色釉瓷器,仿宋汝窑的效果不错,“以假乱真”,但在胎和釉的质感上仍然比宋汝略差。仿汝釉也是在白度很高的瓷胎上施豆青色釉,釉面有无规则的蟹爪纹开片、窑粘和冰裂纹。仿汝釉的烧制在清乾隆以后也逐渐衰落。
仿哥釉 仿哥釉也是清雍正时期成功烧制的一种颜色釉瓷器。仿哥釉的制作是用粘泥在瓷胎上粘划出各种纹饰,上釉后一起烧制出来。仿哥釉的成品釉面青灰,与宋哥釉相比,也有“以假乱真”的效果。仿哥釉的烧制在清乾隆以后也逐渐衰落,青灰釉变成褐黄色,纹片变得较细。
炉钧釉 炉钧釉是仿明代钧红釉的品种之一,但与钧红釉有明显的区别。炉钧釉有两种色调,一种是蓝色与红色釉交融在一起,另一种是月白色釉中出现深色或浅蓝色的斑点。前者在清乾隆年间烧制的炉钧釉中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