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扣是什么?

朱寿坚朱寿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民窑得到显著发展和广泛普及的时期,工艺极其考究,制作十分精细,且新出现大量的加彩器,如有仿西洋珐琅彩的“洋彩”,仿掐丝珐琅彩的“轧道粉彩”等。

为更好地衬托瓷器的光亮洁白及色彩斑斓,便于在硬质的家具上放置和保护瓷器本身以及美化装饰功能的需要,故在瓷器底足处镶嵌制作扣饰的做法亦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的铜扣制作十分讲究,多为红铜素扣,厚薄适度,光洁度好,纹样及造型也随器不同,有素线、水波、龙纹,也有圆形、椭圆形、莲瓣形、海棠式等变化造型。由于制作和镶制都相当精良,因此,有的扣子能与器足吻合得严丝合缝,用手触摸很难发现瓷器本身原有的圈足,更不用说用手去揭开了。

清雍正红釉碗

鉴定时需要着重观察的地方是:一是要观察铜扣的正反面。一般来说,其正面(朝上的一面)打磨十分精细工整,光亮照人,而背面则基本不留道。这是因为从审美角度来说,扣子正面能直接起到装饰作用,只有做得光亮平整,才能与瓷釉相映成辉,其背面则与家具接触或朝下放置,所以只做粗抛光就行了。二是要观察铜扣的厚度。真品扣厚度适中,一般在1毫米左右,且扣子的表面、宽度和器底相仿;而赝品为了使扣子与器足固定牢实,扣子做得很厚,一般在1.5毫米以上,其表面、宽度也往往小于器足。

清乾隆五彩人物纹碗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铜扣的镶制方法。方法有二:一是将制作好并抛光好的扣子嵌进器足内后再做边沿上的装饰纹样,这样的制作大多比较精细。二是将铜扣做好扣子形状后,未抛光和打细装饰纹样时就把扣子嵌入器足内,固定后再进行抛光等工序,这样的铜扣一般做得很厚,且粗制滥造,与第一种方法相比质量要差得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