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分几种?
“书”,最初是书写的意思;“法”,即法则、规矩,后来才引申为书法的含义。中国汉字起源于象型文字,而中国的象形文字体系又是在绘画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将一些简单图形画在龟甲上作为占卜记录之用。如“ ”表示一只手,“ ”表示一个人,都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发展到了周代已经比较成熟,被大量运用于祭祀等场合。《诗经·大雅·绵》中有句“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载震载夙,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意思是: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在野外踩到一个巨人的脚印,感而有孕。她既不敢告诉别人,又怕被人察觉,就每天穿着鞋踩在地上,整日忐忑不安。
在周朝的典籍中可以见到大量的“书契之文”(亦称“籀文”),这些文字大多被用作纪事、记事之用。例如《尚书·洛诰》中记载了成王与周公对话,其中写道“乃命仲翁相兹,敦乃绩,于予寅恭,曰‘尔惟工,乃不允元今尔奉作汝民。’” 意思是说,周公命令召公和太公辅佐成王治理镐京,巩固功业,并对自己说:“你要好好努力,否则就没有脸面见先人。你是当官的,不能辜负百姓对你的信任啊!” 在西周到东周的这段历史时期内,各个朝代都有其代表作品流传至今。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序文中就有对这一时期的概括描写: “秦兼天下…奏之始皇,始皇使李斯更定草法,以为小篆。”“汉兴有草书……文帝时史籀始作大篆十五篇……” “孝宣天子颇好文词……赵氏学黄帝时史籀篇,以教后世皇帝,至孝平乃有古文博士。”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此时的篆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不仅字体结构趋于统一,而且出现了隶书这种更加便于书写的字体。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书法大家,并且他们的书法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实践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