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字书法怎么写?
王羲之手札《远宦帖》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传世作品主要有《乐毅论》、《黄庭经》、《十七帖》等。而其中最为大众所熟识的便是他流传下来的多幅手札墨迹了如《快雪时晴帖》(图3右上)、《伯远帖》(图2左)和《兰亭集序》(图1最左)等等。所谓“尺牍”或称“手简”“手札”是古代人用于书写短笺或书信的实用文体,它以简便为要,不拘格套,因而能够充分地展示出书法的艺术特点。所以无论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还是历代出土的东晋人的尺牍真迹,都是十分珍贵的法帖。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主要得力于钟繇与卫夫人。他在《笔阵图》中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枪也,墨者鍪铠也,墨色旌旗也。”又说:“一字一字者,如群丑争路,互有进退;一行一行者,一列一行然,相去咫尺,不可乱也。”其书法追求“天然”之美,认为“自然妙度,诚在无人”。
因此他经常把古人书法中的佳句刻诸山石之上,朝夕吟咏,仔细玩味,反复揣摩,以求得“自然之趣”。这种对前人法度的领悟以及对自然天趣的追求使得王羲之的行书既具有了“天然”的韵致又达到了“天然”的境界。 他将笔法的变化与章法的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既变化灵动又和谐完整,充分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们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 我们看《奉橘帖》(见图4)中每一个字的结体都似断却连,疏密相宜,大小参差错落,正侧欹斜得当;行距紧凑又不失疏朗;字字皆呈俯仰向背之势,却又上下呼应浑然一体。这正体现了王羲之“一画落纸,万毫俱摧”“一划横铺,则四面俱备”用笔的特点以及他追求“高古”的审美理想。 谢安《六月帖》局部 在《六月帖》(上图右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王羲之用墨浓淡相宜。从帖的首段起笔处到第二行第一个字之间运笔流畅且用墨稍重,形成一波三折之势,突出了运笔的灵动;而从首行第二个字开始至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字为止,运笔舒缓且用墨渐淡,形成一幅连绵不绝而又婉转自如的气势。此帖中每行字数不定,长短错杂,疏密相间,更使此作显得生动活泼而不单调呆板。这些技法特点都与东晋时期流行的尚意尚韵的审美风习是一致的。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王羲之一生的艺术追求。他既追求自然的神韵又力求达到最高的境界,这正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文学创作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他自身努力的结果吧!可以说《奉橘帖》就是东晋文人心态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