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会有翡翠?
一、地质背景 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入侵缅甸后,在缅北地区开采金银矿。1871年,英人在密支那附近发现翡翠原生矿,1883年在木姐和腊戌之间又发现翡翠原生矿。此后,大批华人前往缅北山区采玉。目前所发现的翡翠矿床多为热液充填交代型,其形成与花岗岩类岩石有密切关系,多产于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其边缘相的矽卡岩中,也见于围岩中的片麻岩或片岩中。翡翠的主要矿物为硬玉(Jadeite),是钠和硅的含氧盐,是一种常见的玉石材料。缅甸翡翠的主要产地有:蒙湾(Mone Wa)矿区、帕敢(Hpakant)矿区、莫罕(Mohan)矿区等;此外还有云南龙陵老厂河、黑龙江鸡西平岗、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草沟门一带也有少量产出[1]。
二、成因类型 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缅甸境内形成了一些呈带状分布的高山峰林地貌区。这些山脉主要分布在克钦邦和掸邦等地,西起孟拱以北的老曼端,东至密支那以东约50千米的伊洛瓦底江沿岸,绵延约260千米,宽约40~100千米,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称为“伊洛瓦底江古河道区”或“伊洛瓦底古河河道区”[2-3]。这一带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河流湍急,气候湿润多雨,为翡翠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著名的帕敢矿区就位于这个山系东段的中部地带,而蒙湾和莫罕矿则分别位于该山系的东北和西南侧。 缅甸翡翠矿体均赋存于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内,以岩体内部接触带为主,部分产于外部接触带及围岩中。按矿石成因可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充填交代型4种类型[2,4]。其中充填交代型翡翠矿体规模大,出产量高,质量好,占缅甸翡翠总储量的90%以上。这类矿床一般分布于岩体顶部及顶部的外侧,主要由矽卡岩和角砾岩组成。其中,矽卡岩主要由硬玉质脉石矿物、铁镁质矿物和钙铝榴石、透辉石等组成的石榴石-透辉石-硬玉体系;角砾岩由坚硬致密的角岩、大理岩或花岗岩碎块组成,常夹有硬玉质脉石矿物和铁矿物充填。
三、品质评价 缅甸翡翠的色、透明度和质地为鉴定等级的主要依据。根据国家标准GB/T16552—2003《珠宝玉石名称》的规定,缅甸翡翠的颜色可划分为绿色、红色、紫色及其他颜色共三大类九个亚类。根据国家标准GB/T16587—2001《珠宝玉石鉴别》规定,翡翠的透明度分为五大级:玻璃地、冰地、蛋清地、藕粉地、豆青地,而透明度好的翡翠价值较高。质地是指翡翠材料的质地细密程度,一般用细腻度来衡量。翡翠的肉质结构越细腻越好。 市场上常见的缅甸翡翠饰品主要有手镯、挂件、雕件、戒指、项链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