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面是什么?
关于“翡翠”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一种完全被认可的学说。 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变质作用说。地质学上的变质地层在受到强烈而持久的挤压时产生的变质作用会形成翡翠。
1、首先在地表以下某一深度,原来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地层(一般形成于火山活动期);2、然后受外力作用,这些岩石遭受外力挤压发生变质作用从而形成翡翠。例如缅甸翡翠矿区的原生岩主要成分为暗色矿物为主的辉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属于古生代中期的地质年代产物,形成时代约为300~450Ma之间。
第二种说法是次生石英岩说。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W.F.Guthrie教授,他认为翡翠是由硬玉岩风化后再沉积形成的次生石英岩。他通过研究美国内华达州产出的次生翡翠认为,硬玉岩经风化成砂后重新沉积再经历复杂的成岩过程才形成了翡翠。
第三种说法是充填交代说。该学说认为翡翠是由超基性岩(通常为橄榄岩及辉岩)因受花岗质侵入体或岩脉的热力和压力影响而产生变质而成。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有:1.翡翠具有明显的韧性变形特征与花岗质侵入体的明显关系[8];2.翡翠中的透闪石纤维排列方向与变形方向一致,且透闪石纤维呈定向排列构造[9~12];3.翡翠粒状变晶结构中有大量的刚性碎斑,其形态与大小与侵入体岩浆结晶体类似[13,17,18」。
第四种说法是岩浆结晶分异说。这一学说是在前三种学说基础上提出来的。该学说认为,硬玉岩由玄武质的岩浆演化而来,由于岩浆结晶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的反复交替进行,使得翡翠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浆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岩浆结晶作用阶段;第三阶段是岩浆结晶分异和翡翠形成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