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翠性是什么意思?
“翠性”(Charm)是鉴定和田玉真假的有效特征之一,它是透明—半透明矿物颗粒呈现的形状。当光线照射进透明至半透明的和田玉原料或成品时,可以观察到内部丝状、点状、块状等形态。这些由金属辉矿形成的闪光亮点,被形象地称为“翠性”。 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铁元素会进入结晶体形成含铁矿物。如果结晶体是纤维状的,则会形成交织状的含铁氧化物纹理,也就是俗称的“血丝”“云雾”;如果是粒状结构,则会在局部形成点状或块状的含铁氧化物,这就是“翠性”。当然,不是所有含有氧化的铁都会显现出“翠性”。只有当铁的晶格受到破坏而形成了氧化铁后才会出现这个特征。
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氧化作用,或者晶格没有被破坏,则即使有含铁矿物存在也不会出现“翠性”。比如一些白玉中可能含有白云石杂质,当云母片层平行排列时,在日光下会出现闪亮的云母光泽,但这种光泽不像“翠性”那样明显具有定向性。 在评价玉器时,“翠性”不是重要的依据。因为人工处理的玉有时会保留“翠性”,天然未处理的玉有时也会消失“翠性”。但“翠性”的存在与否可作为判断部分玉器真假的一个参考。由于目前造假手段多样且高超,这个“土办法”也略显笨拙,所以不能作为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