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变种怎么处理?
“变”是翡翠的特有性质,是指翡翠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外观和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变”包括变色、透明度过渡、种质过渡以及雕件崩坏等,这些现象在玉雕行业中统称为“走样”或“跑货”。 “变”是翡翠的自然属性,任何一块玉石都不可能绝对完美无瑕;但若“变”得过多、过快、过猛,就会丧失其原有的价值了。 了解翡翠的各种“变”的条件及原因,对于鉴定和选购翡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色质的变动——褪色/色变淡 当阳光或灯光照射得时间过久时,或是置于高温环境中,翡翠的表面会散发淡淡的黄色调,这属于正常物理反应造成的,并不影响翡翠的品质。 但若是受到辐射或化学物品的刺激,部分翡翠可能会褪色或变色,这虽不影响质地,却会使翡翠的价值大打折扣。避免上述情况出现的方法很简单,只要避免长期日晒或接触含有化学物质的用品即可。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不要将玉器暴露在阳光下直接暴晒! 2.透明度的变化——透闪/雾露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翡翠都具有明显的透光性。当光线透过翡翠表面进入内部时,会在折射作用下形成五彩斑斓的效果,行内俗称“起莹”或者“起胶”,这是由于翡翠具有纤维交织结构的缘故。
不过,这种透明度也是有所差别的,部分质地细腻坚硬的翡翠,能够完全通透,而有的则只能透半边,再有的则是半通透状态……这种情况下的改变就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如平时注意清洁,减少灰尘附着于表面的机会,定期清洗,保持表面光洁,就能够很好地保留住翡翠原本的魅力。
3.形状的变化——形状走样 如果把一块翡翠原石比做一块还没雕刻的璞玉的话,那么形状也就是指其形状是否完美。 一般情况下,原石的形状是有须有绺,有尖有角的,通过加工才变为现如今的圆形、椭圆形等等。但无论形状如何,其内部的组成物质是不受任何影响的。 所以,当我们的翡翠经过打磨、雕刻之后,如果不加小心,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时,有可能导致变形的情况发生。我们日常佩戴翡翠饰品时,要避免与其他首饰放在一起,以免相互间摩擦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不幸发生了变形,也不要着急,一般用手轻轻的扣一扣,用冷水冲洗一下,就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了。但如果变形比较严重,就需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校正和抛光处理。
4.其他变化——脏污/腐蚀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最常见变化之外,还有纹理变化、脏污腐蚀等等。 例如,当翡翠与酸、碱等物质长时间接触时,也会引起表面局部的变化,出现“返绿”或“返白”的现象,这时需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腐蚀进一步渗透进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