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什么变翡翠?
“赌石”,是原石交易中的特有名词,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俗称“开门子”)从原石中开出玉料并加工成成品的过程。 首先来说,原石与半成品(未雕琢的玉石)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外表皮,也就是说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表面上的东西;第二点,就是原石的重量、形状等是可以量化的,而半成品的价值则取决于更多的审美因素,所以两者之间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有差异的。 那么,一块原石经过“赌石”过程最终变成什么了呢?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结果: 1.切出好料——指原本看起来比较普通的原石通过“赌石”打开后,里面玉质很好,达到了很高的观赏或利用价值。
2.切出好种——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些,一般指这块原石所蕴含的玉质档次很高,但美观程度一般或不甚完美。比如一种叫老坑玻璃种的翡翠原石,可能切出来会是这种效果。 3.切出好色——也就是颜色特别好的一类,可称之为“满色”,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过颜色的划分,这里不再赘述。 4.切出好工——这种情况指虽然原石本身可能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质量,但经过雕刻之后整体造型非常好,或者雕出来的图样非常漂亮。
赌石一词来源于翡翠玉石的产地澳大利亚,用于描述一种风险投资的翡翠选购方式。事实上,赌石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活动,有一半的几率会失败。那吗原石为什么会变成翡翠呢?
在专业的角度,翡翠的形成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存在于很深的矿石中。翡翠是由莹石矿中的碳纤维硅酸盐经过高压和高温的产物,其种类不同分为A货(天然翡翠),B货(荧光增滟),C货(染色)等。
在翡翠的加工过程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做“切石”。顾名思义,就是把庞大的原石经过精湛的技艺切割成各个形制整齐的小翡翠。但是,由于其制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风险性等复杂性,所以在我国民间,人们都称之为“赌石”。
赌石这一名称形象地反映了翡翠制作的风险的复杂性。确实,在购买和加工原石时,不一定能确保切割出的产品是质量优良的翡翠。而且,即使做了很好的准备,仍然可能出现由于开采技术、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意外的损失。所以,“赌石”不仅仅是一个购买翡翠的手段,更是一个体验冒险和机会的心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