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翡翠的地?
“地”,指的都是翡翠的底色或者叫底板。 由于翡翠是辉石类集合体,所以不存在“纯”度的问题——比如“纯青苔绿”、“纯墨翠”就不正确。 但是,存在“透”与“不透”的问题——“透”者如冰种、玻璃种,“不透”者如豆种、糯种…… “透明”和“不透明”的界线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比如说,在肉眼观察下,一块玉料的通透程度有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之别;而如果是同样尺寸的两块玉料,虽然其中一块比其他块颜色深一些,但透明度却可以很接近。 所以有人将“透”定义为“肉眼观看时可有可无”。
“透”和“不透”与颜色的关系不大,也就是说,深色玉料可以很通透,浅色玉料也可以很闷堵。 我们评价一块玉料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表述:“透明度越好,地子就越细”……这里的“地子”其实就是“底子”——也就是泛指“底色”或“底板”。
如果一块玉料,其底色细腻、均匀,且与色调的主色相匹配(相融入),那么这就是“好地子”。 反之,就是“差地子”了。 “地子”的好坏对玉件的价值也是有影响的。比如一块明料(还没加工成形),其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原材料本身的质量;
②材料的规格(形状、厚度等);
③材料的“地子”。 一个好的“地子”能够大大提升玉件的档次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