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验注色翡翠?
“注胶”和“染色”是翡翠加工中常见的两种优化处理手段。 所谓“注胶”,就是把无色或者淡色的翡翠放入高浓度的盐水里浸泡,再取出晾干,使翡翠的结构更加紧密,水头更好。 (也有用盐酸浸泡的,叫“酸洗”,这一步主要是为了让翡翠更通透。)
这种处理方式对颜色几乎没有改变,但是对于透明度有着显著的提高。 所以,在挑选翡翠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如果有明显的酸蚀纹理且内部清爽干净的,多半就是“注胶”过的了——也就是水头好的那类。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判断,就是观察其表面是否有“酸蚀凹坑”。 如果有的话就证明是注胶过的,不过用这种办法只能判断是不是注过胶,不能判断是否染色。 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不要买注胶的,毕竟注胶会破坏翡翠原有的结构,使得质量变差。
但是,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翡翠都是经过“注胶”处理的。如果没注胶的,价格就会很高。 比如同样是一块原料,切出来两块一模一样的挂件,一块注了胶,一块没注胶,那么注了胶的那个就会比没注胶的那个便宜很多! 因为不用花时间和金钱去打磨抛光,成本就已经省下来了。所以买到手之后会发现两者差别还是挺大的——没注胶的那块会更亮一些,胶少的则会显得比较干、轻浮,有不均匀的颜色分布。
至于染色,一般都是人工染色,就是用化学药品把本来没有颜色的翡翠染上颜色。 常见的染色剂有苯二胺染料等,这类染剂对眼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国家禁止用于纺织品,但是允许有限度地使用于皮革服装和装饰品。 在选购时,如果发现翡翠的质地发黑、粗糙,而且颜色不自然,很有可能是染色过的。 天然翡翠的颜色浓淡适宜,分布自然灵动;而染色后的翡翠,颜色都呈条状或块状分布,看起来很假,像是涂上去的颜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