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书法家何绍基为师?
这个题目有点大。简单说,何绍基的书法,得唐碑《李玄靖墓志》而创出自己的路子来。他早年学颜真卿、欧阳询,后来学到唐碑,特别是李玄靖墓志这种风格后,他的字就有了自己的面目了。清道光年间,湘中书坛,以邓石如为宗的法度森严的书风开始受到挑战,出现了像何绍基这样一位力倡汉字的自然形态,提倡书写性的大家来。他的作品看起来是写出来的,而不是刻出来的;是活泼自然的,不是刻板认真的! 就“师”这个字来说,我觉得他是受到了李玄靖墓志的启发,因为李玄靖墓碑也是“师”字。这个字在李玄靖墓志中来表达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很恰当的。
但将这样的一个字挪到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上来的时候就不一定合适了。我们评判一个书法家的好恶,不能光看他的字是怎么写的,也要考察一下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看看他生活的那个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什么。从这一点来说,我并不认为何绍基的书法是来自师道,而是来自朋友之道——他跟好友黎简的关系对他书法的影响更直接一些。 说到二人交好,有一段故事可以来看一下: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845年12月30日),广东嘉应州人黎简来湘省亲,何紹基作诗一首送给黎简,诗云“十年不入湘潭城,今来却醉湘潭酒”。二人在韶州共饮数月,酬答唱和,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流传至今。
当时何绍基官居五品,年届四十岁。黎简比贺绍基小十四岁,虽然屡试不第,但才华横溢,诗词文章皆佳。这次湘粤之交的会面,对二人都至关重要。从此之后,他们之间的笔墨往来络绎不绝。直至黎简死后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七日,何绍基应朋友之邀前往韶关与友人聚会之时,还写了《黎简斋遗集序》来纪念这位已故的好友。
所以我说何绍基的书法受朋友之道的影响可能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