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种翡翠贵吗?
“儒种”,是个形容词,不是个概念,更不是一个学派或者学术流派。因此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用儒家来喻指的缅甸玉(即硬玉)好不好、值不值得买对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价格可能还不便宜呢,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儒种”并不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儒”,而是缅语里的rwe hsa(音译),意思是“像人一样”或“有人性” ,与表示“没有人性”的gho khau(音译)相对。
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有灵性的”玉石,跟这种形容相近的有“活玉”“活宝石”等。 很多初识缅甸玉石的人都会被其独特的文化和传说吸引而陷入无法自拔。在缅甸,几乎所有的大型玉器卖场都会有一个类似中国传统庙宇的建筑,供着一块雕刻精美的高棉风格的“玉帝”,旁边还会有玉娘娘、玉佛祖等神仙像,让人生出一种置身于寺庙之中的感觉。
除了庙宇建筑,缅甸售卖玉石的商家还喜欢使用一些中文词汇来给他们的商品命名。比如有“老坑” “新坑”“水坑”“山坑”等等,还有“老窑”“新窑”“皮壳”之类的词,让人一下子就联想起中国古玉的那些术语。这些中缅文词语的使用,加上许多商贩本身就会说一点汉语,使得中国人对于这看似“异国他乡”的一行产生了亲切感甚至认同感。
事实上,不仅是卖玉石,就连卖其他珠宝的店铺里也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庙宇的中式建筑,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各种神明、神祇和偶像,仿佛置身在一个宗教圣地之中。 在购买玉石的时候,你还会经常会听到商贩使用一些类似于“福报” “厚报” 这样的说法,来暗示你买下这件玉器。如果仔细询问原因的话,他们又会给你讲出一堆类似于“因缘”“缘分” 这样的理由。
总之,无论是从语言还是文化习惯方面,缅甸玉石都给人一种源自于中国的错觉。而这种错觉对于玉石爱好者来说往往是一种令人沉醉的魅力。